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罗氏诊断“一代名帅”执印迪安,本土药企为何偏爱他们

10月22日晚间,迪安诊断发布了两则人事变动的公告:同意总经理陈海斌与董秘王彦肖提出的辞职申请,同时任命黄柏兴和沈立军出任总经理和董秘职位。

“值得期待”“利好”“迪安诊断的中间商业务有救了”……消息一出,业内议论不断,纷纷对黄柏兴的“复出”表示了期待,并一致对迪安诊断的未来表示看好。
2018年11月,罗氏诊断宣布换帅,黄柏兴退休后由罗氏诊断韩国区总经理姚国梁接任罗氏诊断中国区总经理职务。这也一度引起过十场的惋惜与担忧:2006年,黄柏兴临危受命任罗氏诊断中国区总经理。此后十三年里,在黄柏兴的努力下,罗氏诊断中国区年业务量从最初的不足1亿翻升到2018年的140余亿,罗氏诊断中国区业务也成为其全球第二大市场。
而对于罗氏诊断来说,在经过高速成长之后,组织的庞大,增长放缓,对重点大客户的依赖等隐患,能否在主帅换掉之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从跨国药企退休或者离职之后再重返“职场”,对于医药行业的职业经理人来说并不罕见。不管是具备丰富经验的华人职业经理人,亦或是在中国市场沉浸多年的外籍高管,本土企业都正敞开欢迎的大门。
意料之内 情理之中
黄柏兴正式“落户”迪安诊断,其实并不太出乎意料,除了早在八月份,黄柏兴就已经就任迪安诊断董事、高级管理顾问之外,他此前也曾推动了数次罗氏诊断与迪安诊断的“联谊”。
2000年黄柏兴代表罗氏进入中国时,便已经与当时迪安诊断的创始人、董事长陈海斌有了接触,并且签订了合作协议;2011年迪安诊断上市前,黄柏兴代表罗氏与迪安签署了五年合作协议,给迪安的上市加了一把火;2017年8月份,正是在黄柏兴的推动下,罗氏诊断亚太区大型CCM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正式落户迪安诊断。
迪安诊断董事长兼总经理为了黄柏兴的就任主动“禅位”,辞去了总经理的职位,可见对于黄柏兴领帅持有高度的期望。
事实上,这也并不难理解。迪安诊断此前发布了三季度的业绩预告,2019年1月1日-2019年9月30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6亿元-3.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25%。虽然账面上表现很是“好看”,但是迪安诊断的业务模式一直为人所诟病。
首先便是对于罗氏的业务依赖,根据迪安诊断2018年年报,2018年,公司代理销售体外诊断产品所获的收入为44.71亿元,同比增幅高达49.22%,但其中有60%的销售收入来自罗氏。为了摆脱对于罗氏的依赖,公司开始进行商业模式的升级,进入诊断外包服务领域。
另外一个隐患则来自于过高的应收账款。半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的应收账款高达34.39亿元,占期末总资产的31%,如此高比例的应收账款,也曾引发市场对其营收作假的质疑。除此之外,过高的应收账款也会使现金流出现一定的隐患。虽然三季度报显示收入大幅增加,但同时,半年报中应收账款水平相比去年年末不减反增,增加了5.72亿元,经营现金流也是净流出0.48亿元。
黄柏兴此前在担任迪安诊断的顾问时也曾表示,“缺乏对全盘机会的甄别取舍能力;缺乏聚焦强化核心竞争优势的能力;缺乏打通整合全部资源,聚力合力发力的能力;缺乏真正做好“加减法”的能力……”彼时,他也表示理清现状、落实布局、排兵布阵、固本强基,将是这半年最重要的事情。
从MNC到本土药企
从跨国药企退休或者离职之后再重返“职场”,对于医药行业的职业经理人来说并不罕见。在外企有多年经验的大佬,十分受本土企业的欢迎。一方面,他们往往是因为同个领域丰富的经验而被看中,又因更了解中国市场的需要和具体情况,“服”水土的过程往往会更加的顺利和迅速。
近两年,最为轰动的无疑是吴晓滨离开辉瑞,入职百济神州。作为本土创新企业,百济神州无疑想借力辉瑞在生产研发、商业化、合规等方面的经验,吴晓滨近30年担任跨国药企中国区掌门人的成功经验、则是百济神州的最优项选择。不仅如此,吴晓滨还给百济神州“带”来了原强生中国区招聘总监王子剑和原西安杨森副总裁、创新产品事业部负责人边欣。
2018年5月,康希诺生物宣布前阿斯利康全球生物制药高级副总裁巢守柏加盟康希诺出任首席运营官。2008年,巢守柏进入阿斯利康qixiaMedimmune公司,负责其疫苗业务的全球产业化工作,并且在2009年H1N1病毒大流行期间牵头促成Medimmune与美国卫生部的合作,主持开发了H1N1流感疫苗。对于入职康希诺,巢守柏曾,可以结合自己多年在疫苗和生物制药领域的管理经验,把康希诺生物打造成面向全球高质量人用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型企业。
2018年3月前礼来(中国)企业及政府事务副总裁陈怡正式加盟歌礼。业界普遍认为,歌礼作为第一家国产丙肝新药上市的公司,选择陈怡正是看中其在礼来新产品上市过程中的经验,从而为哥礼产品的市场准入铺路。
而今年最受关注的,无疑是正处在混改大局下的哈药,迎来了诺华制药前中国区总裁徐海瑛。过去的五年中,哈药一直处在亏损状态,2019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哈药营收为55.16亿元,同比下降2.09%,净利润下滑111.57%,徐海瑛曾表示“坚定看好哈药的未来”,并表达了要从哈药退休的决心。拥有近2000个产品的哈药,近年来一直深陷于缺乏新品上市、产品结构老化、所有主营业务板块全线萎缩的危机中。徐海瑛透露,哈药要把产品重新定位,把有临床价值和消费者最需要的品种挑选出来,资源要向这些方向倾斜。这位曾经为诺华打下了在国内的坚实基础,拥有跨国药企和政府等多重身份和经验的大佬,能否将陷入中年危机的哈药拉出泥潭并走向新生,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