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小小细胞的“未来”含金量

从实现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等重大科技成果,到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挂牌亮相,再到京津冀特色细胞谷试验区崭露头角……小小细胞,正在渤海湾畔迸发出无限活力。

  昔日传统工业城市天津放眼长远、提前筹谋,将目光聚焦于细胞,并由此加大科研投入,吸引英才,加快成果转化,打造细胞治疗中心和生产基地,建设集研发、转化、应用、生产于一体的细胞产业聚集区。

  随着细胞产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天津在新质生产力新赛道上稳步前进。


小细胞激活新产业


  知名疫苗研发企业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最近研发了一款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肺炎链球菌是引起儿童肺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的主要病原菌,我们的新药目标是为2岁以下婴幼儿诱导出较高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并产生免疫记忆。”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首席科学官朱涛说。

  这是京津冀特色细胞谷试验区的最新成果,也是这里创新勃发的佐证。

  小小细胞,蕴含着无穷的创造力。细胞产业,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天津拥有优质的医疗机构、权威的创新平台、顶尖的专业团队,是我国细胞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天津市细胞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和创生物总经理闫凤英说。

  高科技企业是细胞产业最具活力的开拓者。

  走进博雅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基地,遍布精密仪器的实验室里,被洁净服和口罩包裹着“全副武装”的科研人员正紧盯着显微镜,观察最新送来的样本。

  这是一家致力于细胞治疗技术开发及应用的企业。“细胞和基因技术正在为治疗系统性、退行性、肿瘤性、遗传性、创伤性疾病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博雅生命旗下博雅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磊认为,这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天津形成了颇有影响力的干细胞产业、疫苗抗体产业、免疫细胞产业、基因治疗产业、基因检测产业,全产业链条轮廓日渐清晰。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家家企业就像一个个“细胞”,慢慢聚集成一个“细胞谷”。

  2021年9月,京津冀特色细胞谷试验区率先在滨海新区旗下功能区滨海高新区挂牌。同年,由天津滨海新区打造的“天津市细胞产业创新型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滨海新区科技局局长刘朱岩介绍,滨海新区将细胞和基因治疗列为八大未来产业之一,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积极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将“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落到实处。


新产业聚高端人才


  不久前的一个公开论坛上,昆翎医药联合创始人张丹讲述了在天津创业的故事。

  十多年前,海外归国的他萌生了开拓国内细胞治疗产业的想法。不过,细胞治疗在当时属于前沿技术,国内对其了解不多,但天津经开区却提供了3000万元启动资金。昆翎医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如今聚集了4000余名产业人才。

  这个发生在天津培育细胞产业初期的故事,展现了天津将人才视为创新第一动力的决心。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未来赛道的重要领域,细胞产业在天津拔节生长,得益于厚植育才“土壤”,以吸引人才来此干事创业。

  2021年挂牌的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通过“揭榜挂帅”方式,充分发挥出新型研发机构的体制特点,建立了全新用人机制。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截至目前,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引入7位院士,团队成员700余人,成为我国细胞领域当之无愧高端人才聚集地。

  “在这里,科学家可以尽情碰撞创新的火花,系统高效地组合攻关课题,这种环境对创新大有裨益。”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前沿技术中心主任王洪说。

  能者多劳,更要多得。

  为此,天津选择以市场化手段为科研成果“定价”,相继出台了股权分享、知识产权折价、薪酬奖励等激励政策。

  在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这里以现金收入加股权期权的方式,在中国科学院院属单位中率先实现将成果转让总收入的49%奖励给成果完成者,到2020年这一比例提升至70%,专业运营率达到32%。

  长江后浪推前浪,育才大业要跟上。

  面对细胞产业高端人才稀缺问题,天津超前规划,通过政府出资、政策支持等手段,鼓励创新平台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生物医药专业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与天津医科大学签订研究生联合培养框架协议,博雅生命与南开大学联合培养的首个博士后顺利出站,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与多所院校共计联合培养研究生1000余人……


勇创新开拓新天地


  今年元旦刚过,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就传出好消息:新一代碱基编辑技术开发取得重大突破。科研团队开发了不依赖脱氨酶的碱基编辑器,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实现C-to-G、T-to-G的碱基颠换编辑。简言之,这项突破为生物医药等领域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工具。

  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年轻”科研机构近年来屡有重大突破,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二氧化碳到糖的精准全合成等基础性创新。

  近年来,京津冀特色细胞谷试验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不久前,合源生物研发的我国首款白血病治疗领域CAR-T产品获批上市……

  两年多以来,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搭建一站式细胞与基因治疗产品创新平台,研发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申请专利26项,以第一单位或通讯单位发表SCI论文450余篇。

  幼苗破土而出、茁壮成长,离不开肥沃的土壤、和煦的阳光。

  去年6月,滨海高新区发布细胞基因产业首批“十大产业发展平台”。这些平台聚焦从基础研究到临床治疗转化应用研究的各关键环节,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临床上下游结合的细胞与基因治疗“转化链”,进一步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未来已来,唯变不变。我们只有主动把握细胞与基因技术先机,才能在竞争格局中求得一席之地。”张磊说。在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90后”科研人员宋睆看来,“这正是我们科研人员努力的好时候”。

  聚焦当下、锚定未来,在新质生产力新赛道上,天津的细胞产业正闯出一片新天地,助力经济,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