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年底,随着“二十条”、“新十条”的公布,各家实验室的新冠核酸检测都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2023年1月8日新冠正式恢复“乙类乙管”后,曾经在各个城市乡村遍地都是的核酸采样亭要么拆除低价转卖,要么重新装修用于其他用途,似乎是一夜之间就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
核酸采样亭的消失,只是大家可以看到的现象,大家看不到的还包括:大量闲置的PCR实验室、核酸提取仪器、荧光定量PCR仪甚至核酸检测自动化流水线,还有大批失业的核酸检测人员和核酸采样人员。一场全民参与的分子诊断检测活动基本落下了帷幕,但是其带来的经验和启示不应该随着新冠核酸检测的停止而消失:
一、基层医院有能力做分子检测
在大规模新冠核酸检测之前,只有少数大三甲医院和一些大的第三方实验室才有标准的PCR实验室。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主管部门对于临床PCR实验室的审批标准把控的特别严格,申请一家PCR实验室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另一方面也因为大家都认为分子检测是一个高大上的检测项目,基层医院不具备开展分子检测的能力。
但是随着新冠核酸大规模筛查的普及,国家要求二级以上医院都要有PCR实验室,很多县级医院甚至乡镇医院都建设了标准的PCR实验室,开展新冠检测,更别说大量出现的第三方实验室。
大量的基层检验人员也经过培训考核,考到了PCR上岗证,持证开始了做新冠检测,而且从效果来看,做的也不错。其实临床上常见的分子检测特别是荧光定量PCR项目,本质上与新冠核酸检测并无什么差异,因此经过新冠核酸检测的洗礼,我们大量的基层医院已经具备了分子检测的硬件与软件条件,完全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做一些分子检测。
二、分子检测可以降低收费
疫情之前如果有人告诉你十几块钱可以做个分子检测,你一定会认为他疯了,但是新冠核酸检测就把这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十混一检测更是降到了三块钱左右。通过新冠核酸检测,我们发现分子检测的收费是可以降下来的,后新冠核酸时代,大量闲置的PCR实验室,大量闲置的仪器,大量闲置的人员也为降价提供了基础。而且一些IVD厂商已经凭借灵敏的市场嗅觉,将降价走到了前面,翻下新闻我们就可以看到去年年底国内某家有名的IVD厂商已经将分子检测试剂价格进行了大幅下调,有些试剂的成本已经降到了10元/人。
当然大家也不能期望分子检测的收费能降到新冠核酸检测那种水平,毕竟任何一种检测也达不到新冠检测那么大的量,收费降到合理的水平,保留上游IVD厂商和下游实验室应有的利润,才能促进整个产业良性健康的发展。
三、分子检测可以自动化
在疫情之前大部分的分子检测都是手工操作,新冠核酸检测期间,由于检测量比较大,大量自动化仪器设备开始出现并应用到分子检测领域。最早出现的是高通量核酸提取仪器,然后有自动分杯系统,自动转板仪,甚至后期还出现了全自动的流水线。和圈内朋友聊起这件事的时候,大家都公认新冠核酸检测推动了分子检测自动化的进程。
随着新冠疫情的结束,这些自动化仪器设备完全可以应用于临床分子检测,当然需要根据临床应用场景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升级。而且临床分子检测也不会有新冠检测那么大的通量和市场容量,因此那些快速转身,能开发出适合临床分子检测自动化设备的厂商会生存下来,其他反应慢的厂商可能会被市场淘汰。
四、分子检测的结果可以自动判读审核
结果的自动判读审核是智能化实验室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临床血液检测、生化检测等领域已经有成熟的应用,但分子检测领域一直还是以手工试验人工判读为主。疫情期间,伴随着新冠核酸检测量的增加,结果自动判读审核逐渐应用到了核酸检测之中。
其实临床分子检测中的很多试验,特别是这种定性的荧光PCR试验,是非常适合利用软件来判读审核结果的,之所以之前没有大规模的应用,一方面是因为检测量小,另一方面也是大家还是没把分子检测当做一种正常的检测来对待,总感觉分子检测要比其他检测更重要,技术含量更高,不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持续三年的疫情已经结束,留给检验人的除了辛酸的回忆和一地鸡毛外,其实还有很多的经验和启示:大量符合标准的PCR实验室,经历过疫情大规模实战检验的仪器设备和人员,都给分子检测在临床的推广创造了有利条件,无论是检验从业人员、实验室还是IVD厂商都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将分子检测推向更多的医院,让分子检测像生化、免疫一样普及,让分子检测这个“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编辑:小冉 审校:ye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