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市场分析,分子诊断的下一个风口

前两周连续参加了IDD2023和IND2023,听了很多学术内容,主要是围绕mNGS/tNGS,微流控,多重PCR等技术方向解决病原体检测的内容。

线下会议的好处就是可以和同行,朋友吹牛打屁,结果发现大家都很焦虑,创业者焦虑,打工人也焦虑;在口罩上赚大钱的焦虑账上躺着几十亿几百亿怎么花掉,没赚到钱的在思考下一个增长点是什么,要提前布局,坚决不能再落下。

无外乎下一个引爆点在哪里?

传统PCR市场

狭义的传染病市场就是肝炎、艾滋和结核。临床上开展比较广泛的是病毒性肝炎和HPV。相对来说,这些领域的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如果你问周围的100人,估计99人会摇头,你进来凭啥能分一杯羹,从技术上从商务上都是艰难的。

还有1个人会说,分子诊断发展是慢的,不像消费品市场,赢者通吃,IVD行业的渠道在入院过程中占得分数还是比较大的。进入大市场分口汤就够公司活的了。

再者说在大市场上还有很多未被满足的需求的,比方说更友好的样本,更适合居家自检等等方向。

呼吸道检测

这是最近两三年频频推上热搜的领域。各个厂家也是不遗余力的在做,在深耕。海尔施的13联检也在这波风口中再次焕发青春,多家大三家医院入院开单。

但是整体上看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很多公司招聘上百人,学术会议一个接一个,到头来是一场空。

原因嘛有很多,过去两年被新冠抑制,场景选择有待商榷,产品形式,临床价值的 重塑等等。

与我而言有过一次检测是小朋友连续几天发烧,医院开了甲乙流抗原加测,最终确诊为乙流,用的万泰的,药品开的是奥司他韦。

今年甲流、合胞病毒爆发,不知道会不会增加呼吸道检测的快速增长。

早筛

早在2015年精准医学概念兴起,早筛就是最吸引投资者,也是最热闹的场景。相对来说早筛集中的领域为肠癌、宫颈癌、肝癌、胃癌、肺癌等。

目前来看,各公司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基本是在亏损状态。

诺辉前两年的商业模式前两年都被喷成了筛子,人家坚持自己模式,战略定力足。全年业绩一好,各大媒体又成了“真香”。

早筛想要成功,还是有很多因素限制的。比方说指标的临床意义是否明确,如果是真能早期筛查,肯定是爆品,再有是否有伴随诊断的价值,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卫生经济学。

举个例子:HPV就成了,EBV就不成,HP在艰难探索,这是为哪般?

难道是玄学?

最近写稿挣了点稿费,本着取之于读者,用之于读者。拿着稿费就去了龙华寺、静安寺和玉佛寺,分别抽签算了几卦。

一卦:天机不可泄露,做你该做的。

二卦:把握当下,你手里的产品就是最好的产品。

三卦:去大市场,大池塘里的小鱼好过小池塘里的大鱼,如果被吃了,进入下一轮回,阿弥陀佛。

算了这几卦之后好像更困惑了,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看来中国的问题还得中国自己的传统思维解决,后面去名山道观访高人,参参甲基化、遗传、术前核酸、突发传染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