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一种大家都不陌生的在人体中不断流动的红色液体,它能运输各种营养物质与代谢废物,调节体内各种复杂的生理反应,对维持生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缺乏了血液的作用就有如汽车缺少了汽油,再好的汽车也只能是一堆废铁。
输血医学在国际上的发展
输血医学作为血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发展史也是充满了坎坷。有史记载最早的输血是在15世纪,被称为”输血第一人“的罗马教皇Innocent八世为了治愈疾病,在医生的建议下口服血液治疗,但是这种方法并没有挽救教皇的性命。
到了1665年,英国生理学家理Lower通过动物之间输血证明了输血能挽救生命,当时其他英国科学家也尝试过动物与人之间输血,但因为死亡率极高,最终输血研究在英、法两国被叫停。
1825年,英国的布伦德尔医生尝试着为一个大出血的产妇进行输血,他找来一个身体强壮的青年,将两人的静脉连在一起,进行输血,结果成功救活了产妇,这再一次激起了医学界对输血的兴趣。输血研究又开始新的探索。
20世纪初,维也纳血清学家Karl Landsteiner发现人的血型是不一样的,分为A、B、AB和O型四种血型,如果血型不同,输血就会造成凝集反应,只有血型相同输血才可以安全进行。再后来随着抗凝剂的发现,输血治疗被大规模应用在因战争而导致的大量出血士兵身上。
输血医学在我国的发展
随后的几十年间,输血医学也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直到1920年前后才开始有关于输血的研究和著作,此后国内输血医学的发展也备受重视。
我国古代就有“滴血认亲”方法的记载,但是按现代法医学理论分析,其缺乏科学依据。在真正意义的输血方面,国内起步较晚。国内输血方面发生的主要事情从1918年刘瑞恒与Kilgore在上海首先报告中国人的血型开始,至今才一百多年。
输血学的根本目的是保证输血工作的安全、高效、经济、方便。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输血在很多领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能帮助HLA配型还能检测血液制品中的病原体核酸,大大降低了输血的危险性。输血器材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既提高了输血的疗效、节约了血液资源,有保障了输血安全。血液代用品如代血浆、人造红细胞、人造血小板也在相机的开发和应用。
输血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一百多年来,近代输血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并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输血和血液安全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也日趋重要。同时,应该看淡输血学的发展正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输血学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为医学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造福于患者乃至整个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