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最全!从凝血机制角度来理解采血管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凝血机制复杂难懂?想要彻底理解采血管的不同采血管作用原理?下面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凝血机制包括凝血和抗凝两个方面,两者间的动态平衡是正常机体维持体内血液流动状态和防止血液丢失的关键。机体的正常止凝血,主要依赖于完整的血管壁结构和功能,有效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正常的血浆凝血因子活性。

血液凝固简称凝血,是血液由流动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它是止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血过程是一系列凝血因子被相继酶解激活的过程,最终生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凝块。迄今为止,参与凝血的因子共有12个。其中用罗马数字编号的有12个(从Ⅰ-XIII,其中因子Ⅵ并不存在)。内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加的凝血因子全部来自血液(内源性)。临床上常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来反映体内内源性凝血途径的状况。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从因子Ⅻ激活,到因子X激活的过程。当血管壁发生损伤,内皮下组织暴露,带负电荷的内皮下胶原纤维与凝血因子接触,因子Ⅻ即与之结合,在HK和PK的参与下被活化为Ⅻa。在不依赖钙离子的条件下,因子Ⅻa将因子Ⅺ激活。在钙离子的存在下,活化的Ⅺa又激活了因子Ⅸ。单独的Ⅸa激活因子X的效力相当低,它要与Ⅷa结合形成1:1的复合物,又称为因子X酶复合物。这一反应还必须有Ca2+和PL共同参与。



外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加的凝血因子并非全部存在于血液中,还有外来的凝血因子参与止血。这一过程是从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启动,到因子Ⅹ被激活的过程。临床上以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来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状况。组织因子是存在于多种细胞质膜中的一种特异性跨膜蛋白。当组织损伤后,释放该因子,在钙离子的参与下,它与因子Ⅶ一起形成1:1复合物。一般认为,单独的因子Ⅶ或组织因子均无促凝活性。但因子Ⅶ与组织因子结合会很快被活化的因子Ⅹ激活为Ⅶa,从而形成Ⅶa组织因子复合物,后者比Ⅶa单独激活因子Ⅹ增强16000倍。外源性凝血所需的时间短,反应迅速。外源性凝血途径主要受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调节。TFPI是存在于正常人血浆及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中的一种糖蛋白。它通过与因子Ⅹa或因子Ⅶa-组织因子-因子Ⅹa结合形成复合物来抑制因子Ⅹa或因子Ⅶa-组织因子的活性。另外,研究表明,内源凝血和外源凝血途径可以相互活化。



凝血的共同途径

从因子X被激活至纤维蛋白形成,是内源、外源凝血的共同凝血途径。主要包括凝血酶生成和纤维蛋白形成两个阶段。

折叠凝血酶的生成:

即因子Ⅹa、因子Ⅴa在钙离子和磷脂膜的存在下组成凝血酶原复合物,即凝血活酶,将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

折叠纤维蛋白形成:

纤维蛋白原被凝血酶酶解为纤维蛋白单体,并交联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纤维蛋白单体的生成,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纤维蛋白的交联。纤维蛋白原含有三对多肽链,其中纤维蛋白肽A(FPA)和B(FPB)带较多负电荷,凝血酶将带负电荷多的纤维蛋白肽A和肽B水解后除去,转变成纤维蛋白单体。


从纤维蛋白分子中释放出的FPA和FPB可以反映凝血酶的活化程度,因此FPA和FPB的浓度测定也可用于临床高凝状态的预测。纤维蛋白单体生成后,即以非共价键结合,形成能溶于尿素或氯醋酸中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又称为可溶性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生成后,可促使凝血酶对因子ⅩⅢ的激活,在ⅩⅢa 与钙离子的参与下,相邻的纤维蛋白发生快速共价交联,形成不溶的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纤维蛋白与凝血酶有高亲和力,因此纤维蛋白生成后即能吸附凝血酶,这样不仅有助于局部血凝块的形成,而且可以避免凝血酶向循环中扩散。


学完以上的知识你是否有所收获?相信接下来的采血管作用机制和分类依据你能更好地理解与掌握。

红色头盖

普通血清管

采血管不含添加剂,不含抗凝、促凝成分,只有真空。用于常规血清生化,血库和血清学相关检验,各种生化和免疫学检测,如梅毒、乙肝定量等,抽血后不需要摇动。标本制作类型为血清,抽血后放37℃水浴中30min以上,离心,上层血清备用。


橘红色头盖

快速血清管

采血管内有促凝剂,加速凝血过程。快速血清管可在5分钟内使采集的血液凝固,适用于急诊血清系列化验,是日常生化、免疫、血清、激素等最常用的促凝试管,抽血后颠倒混匀5-8次,室温低时可放37℃水浴10-20min,离心上层血清备用。


金黄头盖

惰性分离胶促凝管

采血管内添加有惰性分离胶和促凝剂。标本离心后在48小时内保持稳定。促凝剂可快速激活凝血机制,加速凝血过程,所制标本类型为血清,适用于急诊血清生化、药物动力学试验。采集后颠倒混匀5-8次,直立静置20-30min,离心上清液待用。

黑色头盖

枸橼酸钠血沉试验管

血沉试验要求的枸橼酸钠浓度是3.2%(相当于0.109mol/L),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4。含3.8%枸橼酸钠0.4mL,抽血至2.0ml,此为红细胞沉降率专用试管,样本类型为血浆,适用于血沉,抽血后立即颠倒混匀5-8次。临用时需再摇匀。它与做凝血因子检查的试管的区别是抗凝剂浓度与血液比例有差异,不可混淆。



浅蓝头盖

枸橼酸钠凝血试验管

枸橼酸钠主要通过与血样中钙离子螯合而起抗凝作用。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抗凝剂浓度是3.2%或3.8%(相当于0.109mol/L或0.129mol/L),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9。真空采血管中含有3.2%枸橼酸钠抗凝剂约0.2mL,采血至2.0ml,标本制作类型为全血或血浆,采集后立即颠倒混匀5-8次,离心后取上层血浆备用,适用于凝血实验,PT、APTT、凝血因子检查。

绿色头盖

肝素抗凝管

采血管内添加有肝素。肝素直接具有抗凝血酶的作用,可延长标本凝血时间。用于急诊和大部分生化实验,如肝功、肾功、血脂、血糖等。适用于红细胞脆性试验,血气分析,红细胞压积试验,血沉及普通生化测定,不适于做血凝试验。过量的肝素会引起白细胞的聚集,不能用于白细胞计数。因其可使血片染色后背景呈淡蓝色,故也不适于白细胞分类。可用于血液流变使用,样本类型为血浆,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5-8次,取上层血浆备用。

浅绿色头盖

血浆分离管

在惰性分离胶管内加入肝素锂抗凝剂,可达到快速分离血浆的目的,是电解质检测的最佳选择,也可用于常规血浆生化测定和ICU等急诊血浆生化检测。用于急诊和大部分生化实验,如肝功、肾功、血脂、血糖等。血浆标本可直接上机并在冷藏状态下保持48小时稳定。可用于血液流变使用,样本类型为血浆,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5-8次,取上层血浆备用。


灰色头盖

草酸钾/氟化钠

氟化钠是一种弱效抗凝剂,一般常同草酸钾或乙碘酸钠合并使用,其比例为氟化钠1份,草酸钾3份。此混合物4mg可使1ml血液在23天内不凝固并抑制糖分解,不能用于尿素酶法测定尿素,也不用于碱性磷酸酶和淀粉酶的测定,推荐用于血糖检测。含有氟化钠或草酸钾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喷雾剂,可抑制糖代谢中烯醇化酶活性,抽血后颠倒混匀5-8次,离心后,取上清液血浆备用,是血糖快速测定专用管。

紫色头盖

EDTA抗凝管

乙二胺四乙酸(EDTA,分子量292)及其盐是一种氨基多羧基酸,适用于一般血液学检验,是血常规、糖化血红蛋白、血型检查首选试管。不适用于凝血试验及血小板功能检查,亦不适用于钙离子,钾离子,钠离子,铁离子,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的测定,适合PCR试验。将2.7%EDTA-K2溶液100ml,喷涂于真空管内壁,45℃吹干,采血2mI,抽血后立即颠倒混匀5-8次,混匀待用。样本类型为全血,临用时需混匀。

知道采血管的作用原理及类型,我们还需要知道采血顺序:

规范抽血顺序目的是为了保证标本采集质量,减少不同试管间的相互影响。

根据卫生行业标准WS/T225-2002《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收集与处理》中规定和经验,建议真空采血管采血顺序如下:

采血针采血顺序

血培养瓶(厌氧优先)

无添加剂管(红色,金黄色管)

凝血试管(蓝色)

其它有抗凝剂管(黑-绿-紫-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