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2009—2019 国内体外诊断领域老牌企业十年发展之路(下)

2020体外诊断试剂展、2020临床检验展览会、上海检验医学展、北京临检会,检验耗材展,诊断试剂展,临床检验设备展会,临床检验医学展会、上海临检会、诊断试剂展会、临床检验展会、上海临检验展会、上海临检验展、体外诊断试剂展、2020年体外诊断试剂会、2020体外诊断试剂会、2020体外诊断试剂大会、CEEP2020http://www.shceep.com


导读:在2019年即将收尾之际,谨以此上下两篇文章,致敬老一辈体外诊断领域创业者,对推动国内体外诊断行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上篇:2009—2019 国内体外诊断领域老牌企业十年发展之路(上)



01

新产业:国内发光领域先驱,期待再度上市


深圳新产业,1995年成立。2010年2月将中国第一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成功推上市场,属于国内化学发光领域的一线梯队。于2014年7月25日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上市,于2017年7月26日终止在新三板挂牌;于2017年12月获批于创业板上市,目前仍未挂牌交易。


公司采取“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每个省都有负责人,相对于其他企业销售管理层级来说:区域-省区-大区-(副总监)总监-总经理(CEO、创始人)。在新产业没有看到大区经理这个职位,这也对新产业省区负责人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很多省区都在新产业做了十年以上。


作为率先掌握直接化学发光技术的新产业,在这十年发展过程中,新产业如今销售额保持在10亿左右这个层级,国内经销商数量超过1500家。2019年推出了MAGLUMI X8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同时与赛默飞合作,联手打造Satlas-TCA实验室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


从这十年发展来看,深圳新产业把握了国内免疫诊断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机,形成了自身的竞争壁垒。当然,在如今的化学发光百团大战的洪流中,新产业做战略上的积极防御也很重要,毕竟迈瑞、安图等上市企业的战略进攻也很猛烈。同时,作为行业一家拥有上千家渠道商的老牌企业,新产业未来如果成功上市,或将会在资本的助力下完成全产品线的积极布局。


02

润达医疗:江山虽易主,战略仍未变


润达医疗,成立于1999年。2013年开始全面推行集约化服务,2015年完成在A股主板上市。2019年8月份完成20.02%的股份转让,目前控股股东为杭州市下城区国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可以说,现在润达医疗属于国资背景企业。2019年更多的侧重点是区域检验中心。


对于润达医疗十年的发展之路,我们想讲讲他们2015年上市之后的系列动作。自2015年上市以后,润达就开始疯狂并购,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在2018年末资产负债率迅速上升。2016年6月,润达医疗以增资方式取得合肥润达40%股权;2016年7月,润达医疗公告称,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2.16亿元,受让杭州怡禾投资持有的杭州怡丹45%股权;2016年8月,润达医疗公告称,公司拟使用2亿元,收购鑫海润邦100%股权;2016年9月,公司以7581万元受让宁波麒越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励怡青、高克喜、姚俊芳、沈建良、郑一凡等持有的北京润诺思合计47.75%股权;2016年12月,润达医疗公告称,公司拟使用自筹资金3.13亿元,受让德清阳晟持有的北京东南悦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60%股权。


2017年1月,润达医疗以增资扩股方式,获得武汉优科联盛8.5%股权;2017年4月,公司通过增资及股权转让方式获得武汉润达尚检43%股权;2017年4月,以1599万元的对价,受让赵国相持有的云南润达康泰41%股权;2017年6月,以1.35亿元收购武汉光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的武汉优科联盛42.50%股权;2017年7月6日,润达医疗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9.03亿元的交易金额收购长春金泽瑞60%的股权。


2018年5月,上市公司发布重大资产重组草案,拟以发行股份并支付现金的方式,作价11.37亿元收购苏州润赢70%股权、上海润林70%股权、杭州怡丹25%股权、上海伟康60%股权及上海瑞美55%股权,同时配套募资不超5.35亿元。交易完成后,润达医疗将分别持有上述公司70%、70%、70%、60%及100%的股权。

如今,润达医疗通过收购、投资国内外子公司、控股子公司等超过三十余家,或许只有再过几年才能知道润达这一战略实施的利弊。不过话又说回来,润达医疗作为一家专业集约化供应商,这些年为行业在集约化领域人才培养方面还是做出了贡献的,相信未来依旧会以集约化和区域检验中心为主,进行全国纵深扩张。


03

北京九强:独特的销售模式和发展思路


九强生物创立于2001年,是以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体外诊断企业。2014年在创业板成功上市。作为一家以生化试剂发展起来的老牌企业,在生化领域风采依旧。国内靠做生化试剂上市的老牌企业不多,另外还有就是利德曼和中生北控、美康生物。九强和利德曼创始人同样来源于同一单位,如今发展方向和现状还是有些不一样。


对于北京九强的十年发展之路,其“直销”模式让其完成迅速做大。对于销售模式来说,我们更想讲讲九强上市后这几年所做的布局。2014年,与雅培中国签署生化试剂战略合作协议;2016年,与雅培进行生化试剂深度合作,开创中国IVD企业技术输出的先河;2016年,与罗氏中国签署生化试剂战略合作协议;2017年,收购美创血凝,正式进军血凝市场,2017年5月,美创血凝正式成为九强生物qixia血凝产品品牌。如今北京美创是凝血产品的专业供应商,全权处理德国美创公司(TECO/MDC)在中国的一切相关业务;2018年,以微柱凝胶法为核心的血型检测产品面市。


2019年12月6日晚间,北京九强生物发布公告,公司拟与国药投资共同采用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德福二期、GL、杭州鼎晖、泰康人寿、广州盈锭、王小亚、张云、吴志全、夏荣强、缘朗投资合计持有的迈新生物95.55%的股权。其中,九强生物拟受让交易对方合计持有的迈新生物65.55%的股权,国药投资拟受让交易对方合计持有的迈新生物30%的股权。通过收购迈新生物,九强生物业务将覆盖肿瘤细胞筛查和手术后肿瘤组织切片的临床诊断领域,扩充病理诊断试剂和仪器产品线,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和营销网络布局,巩固其在体外诊断产业的领军地位。

从九强生物这几年的发展思路来看,并没有像利德曼一样投入资金进入发光领域,而是在血凝、血型、病理等竞争不是特别激烈的细分领域进行布局。可见九强在产品布局和战略方向上还是有自己独特的考虑。


04

万孚生物:抓住POCT红利期,完成自我飞跃


万孚生物,成立于1992年,2015年完成创业板上市。上市之后,继续构建和完善胶体金与胶乳标记层析技术平台、荧光标记定量检测技术平台、干式生化以及电化学定量检测、分子诊断等技术平台,如今产品涵盖传染病、妊娠、心血管疾病、毒品、肿瘤疾病、代谢疾病等业务领域。


万孚上市之后,在公司营销体系也进行了调整,为激发组织活力,更加有效地推动新品的快速推广,公司划小经营单元,在中国按照产品技术平台设置了金标事业部、荧光事业部、电化学事业部、生化事业部、化学发光事业部五个营销事业部。各个事业部分别设置营销大区,并在每个大区建立了垂直的区域化管理体制,负责对区域内各级分销商和终端客户进行管理和服务。


对于万孚生物的十年发展之路,可以说是伴随了国内POCT从开端到如今的百团大战。作为现在国内POCT领域的头部玩家之一,万孚抓住了时代机遇,才有了如今的上市企业。而前面我们对万孚的产品、技术、营销体系的讲解,也体现了近十年万孚的变化。同时,上市之后,万孚在企业并购方面也有所动作。


2016年12月,万孚生物通过增资参股英国AG,布局分子诊断POCT领域。2017年1月和4月,公司先后两次增资,并购苏州达成51%股权,切入化学发光领域。2017年收购北京莱尔,公司持有北京莱尔51%股份,布局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通过万孚的整个产品和并购思路来看,企业注重的还是技术和产品本省,并没有关注渠道的并购。这一思路对于生产厂家来说,还是有利的。只有把握产品和技术,企业未来才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05

美康生物:立足生化,完成产品和模式布局


美康生物,成立于2003年,2015年在创业板上市。同时也是国内生化企业为数不多的拥有参考实验室的生产企业,产品主要是生化试剂,其次陆续推出了POCT、血液分析、慢病管理等相关仪器产品。


在国内,美康生物其实主要推行的是区域检验中心,因为美康的产品线不仅布局了二三级市场,还布局了基础医疗市场,推广区域检验中心可以很好的将自身产品线,进行全市场推广。但是,在整体打包领域也有涉及,比如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浙大国际医院等。美康上市之后推行了“阳光100”工程,也就是要建立100个区域检验中心,目前已经建立了三十几家。


从美康近十年的发展来看,美康在前期销售策略上的冒险反而让其完成了渠道的扩张和销量的提升,最终完成上市。这几年美康在资本的助力下完成了产品和模式的布局,生化是目前美康最传统的产品,在保持生化产品优势地位的同时,也在拓入其他领域,如化学发光、血球、尿液、POCT、分子、质谱等等,基本上涵盖了整个产业,简单说,美康希望的就是一家医院的检验科,只要找到美康生物,所有的产品和服务,美康生物可以一并解决,其实,这也是行业未来的方向所在。


当然,检验科整体解决方案是未来的趋势,不管是一台仪器的整体解决方案还是流水线或者整个科室,不仅要抓住行业政策变化所带来的行业机会,更要在产品端提升市场竞争力,就目前来看,美康在模式创新领域更侧重一点。


06

达安基因:一家分子诊断领域的老牌企业


达安基因,2004 年8 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广东省高校校办产业中第一家上市公司。企业以直销+经销的模式发展,公司经营涵盖以达安基因为核心的 PCR、公共卫生、仪器、病理、时间分辨荧光免疫产品(TRF)、免疫、血筛、科研服务、健康检测、产业投资等诸多领域。


从近十年的发展来看,目前达安基因已经发展成为国内临床分子诊断领域的龙头,不管是产品线还是第三方检验中心都立足于分子诊断,进行全方位发展。同时,近十年达安基因更侧重临床PCR、疾控PCR、血站核酸血筛、基因测序、第三方检验市场。临床和疾控PCR市场是达安基因的传统领域,不管是在核酸临床检测项目、核酸提取项目、核酸提取仪、实时荧光PCR仪都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线。


近十年达安基因在血站核酸血筛领域抓住了政策的机遇,拿到了一些血站的核酸血筛合作项目。同时在基因测序领域主要切入的是无创产前筛查。另外在新生儿筛查领域也有自己的仪器和试剂产品,如:DR6609/6609F检测仪。从达安基因的产品布局来看,主要是在分子诊断领域精耕细作,同时发展其他领域如免疫、病理等。最后想说,达安近十年在第三方检测领域布局了不少实验室,这也是知道为什么他们也会加入集约化领域。


07

凯普生物:立足HPV领域,进行差异化竞争


2000年,凯普母公司“香港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创立,2003年成立“潮州凯普生物仪器有限公司”(公司前称),2004年成立“潮州凯普生物化学有限公司,2010年“广东凯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改制成立,2017年完成创业板上市。


凯普是国内核酸分子诊断产品研发者和供应商,专注于分子诊断试剂、分子诊断配套仪器等核酸诊断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相关服务。2016年,凯普“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及其基因芯片制备方法(ZL200710030723.6)”荣获第18届中国发明专利金奖,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国HPV检测自主创新的先进水平。


从近十年的发展来看你,凯普始终专注于分子诊断技术的自主研发,积极拓展核酸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领域,并不断推动核酸分子诊断应用技术的改造升级。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导流杂交技术平台汇集了PCR扩增技术、分子导流杂交技术和生物芯片技术等多项技术优势,在分子诊断产业化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凯普集团在香港、全国各重点城市建立20家分子医学检验所,以“凯普医学检验,核酸诊断专家”的品牌形象将先进的分子诊断技术服务于全国基层医疗机构,将公司业务向下游产业链扩展,实现“平台+试剂+服务”的一体化经营模式。未来,在HPV领域,需要抵御其他厂家的激烈争夺。


08

金域医学:专注于第三方医检与病理服务


金域医学,这家企业成立于2006年,2017年9月完成上市,投资方之一为联想集团qixia的君联资本。可见其发展之快速。目前市国内ICL领域,金域是第三方医学检验的龙头企业之一,开展检测项目高达2500项,具有极高的用户覆盖率,全国人口覆盖率98%,每年检测项目超过4000万项,2018年直接服务两万多家各级医疗机构,超过90多万名医生,每年举办的重大会议和学术活动上千场。

从近十年的发展来看,金域医学无疑赶上了第三方检验发展的红利期,从其业绩表现就可以看出金域在第三方领域的发展速度,2012年企业营收9.77亿、2013年13.56亿、2014年18.38亿、2015年23.89亿、2016年32.22亿、2017年37.92亿、2018年45.25亿,截至2019年三季度显示业绩为39.2亿。

金域专注于第三方医学检验和病理诊断。目前可实现2600多个检验项目检测,已经建设37家中心实验室,服务22000家医疗机构,拥有36张国内外认可技术。在第三方医检市场,金域占比约为36%(2017,前瞻产业研究院)


08

迪安诊断:第三方医学检验+代理齐头并进


迪安诊断,这家企业成立于2001年,2011年在创业板完成上市,成为中国医学诊断外包服务行业第一股。相较于金域医学,迪安采取的是“服务+产品”一体化商业模式。2019年10月,原罗氏诊断中国区总经理黄柏兴先生加盟迪安诊断,出任总经理一职。关于迪安诊断的业务模式我们可以细讲一下,他们主要是代理业务和检验服务两大块齐头并进,主要代理罗氏和希森美康等进口产品。

从近十年的发展来看,迪安诊断的业务模式让其业绩在2015开始迅猛增长,如今已然成为第三方医学检验领域巨头之一。2011年营收4.82亿、2012年营收7.06亿、2013年营收10.15亿、2014年营收13.35亿、2015年营收18.58亿、2016年营收38.24亿、2017年营收50.04亿、2018年营收69.67亿,截至2109年三季度营收62.3亿。

迪安诊断的业务可以拆分为两部分来看,第一是诊断产品代理业务,第二是检验服务,也就是ICL收入。2018年代理产品销售收入约44.7亿,占总收入比64%,诊断服务收入约23.62亿,占比33.9%;2019年半年报显示,代理产品收入约26.21亿,占比65.6%;诊断服务收入约13.18亿,占比33%。迪安的业务主要还是以代理产品销售为主,诊断服务收入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