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支持
联系我们

上海聚亿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莘砖公路668号双子楼A栋1003室 

联系人:杨浩(销售总监)

电话:021-31078232

手机:18964878976

Q  Q: 515616785

Email:cmehexpo@163.com

首页 新闻中心

检验医学展-营收断崖之后,两千亿IVD市场寻找新出路

集中展示生产、研发、经营单位产品的商业性展览会。同时也是行业内人士加强友谊、销售和询求产品的重要平台,在业内产生了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在全行业同仁的大力支持下,随着引进标准化和国际化的管理,展会的规模逐年扩大,并逐步引起了同行业的关注和参展,在会上您将获得大量有益于自身企业发展的有效信息。上届展会主要来自政府机构、全国三甲级医院的检验科、临检中心、独立检验实验室、妇幼保健院、疾病控制预防中心、血站、血液中心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的主任、教授、医生以及专家、学者汇聚展会现场进行交易、合作、交流;随着展会面积扩大、参展企业增多以及观众数量的逐年上升,为了充分展示中国地区最具有前瞻性的临床检验设备及用品展览会,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组织单位以“为人类健康作出正确的诊断、为更好的明天而努力”为宗旨,相信本次展会定为你带来无限商机,望各临床检验设备及相关单位积极报名参与!2024深圳国际检验医学及体外诊断试剂展览会 检验医学展 POCT展 实验室耗材展 实验室仪器设备展 实验室耗材展览会 检验医学及输血仪器展览会 IVD展览会 深圳检验医学展 体外诊断试剂展览会 生化分析仪展览会 诊断试剂展览会 展位咨询:15902189851高先生 深圳检验医学展官网:www.ceivd-expo.com.cn不过三年间,IVD企业们转瞬换了天地。

9月7日,硕世生物难逃投资者诘问亏损的窘境,“对比疫情前的2019年,公司上半年都有盈利,但2023年上半年却亏损9169万元,请详细说明亏损原因?”

无独有偶,8月30日,昔日的新冠核酸检测黑马——明德生物公布了2023年半年报,上半年营业收入5.38亿元,同比下滑89.77%;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下滑95.92%。而去年,明德生物总营收105.3亿,享受着二级市场的高光。

骤然从百亿营收的山顶降落,明德生物股价颇有些落寞。从2022年5月份最高点143.45元/股,到如今仅在23元左右底部徘徊。对于业绩大幅缩水的原因,明德生物解释称,传染病检测产品市场需求下降,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下降。某股民割肉后调侃道,“全都是泡沫”。这又何尝不是众多IVD企业们从高潮跌落的缩影。

新冠疫情的出现,曾让一批企业迎来业绩爆发期,实现巨额增长。以明德生物为例,2019年,其只不过是一家年营收1.81亿元、净利润不足0.5亿元的公司。

当新冠疫情来临时,它紧紧抓住了窗口期。2020年3月,明德生物通过国家应急审批通道上市了新冠核酸试剂。2022年,其又成为首批新冠抗原检测试剂供应商。一手新冠核酸检测,一手新冠抗原检测,让它迈入百亿营收队列。

而潮水褪去,因新冠起家的IVD企业们除了巨额的应收债款,面临着营收、净利润双下滑的窘境。当年掘金而来的企业们,有的已经走上了裁员、破产之路,转型之路举步维艰。也有企业积极布局创新,以技术、市场模式创新占据一席之地。

在行业内卷、医保控费、产品高度同质化的压力下,IVD企业们应该何去何从?透过半年报,又能看到怎样的分野?

历史打了个喷嚏,IVD业绩降温

新冠疫情就好像历史打了个喷嚏,曾经的井喷式增长不再。回归常态化增长阶段,享受历史红利的企业们有的困于其中,难以复制过往的增长奇迹。有的大力创新,以拔地而起的姿态重新出现在大众视野。

制图:实习生邵心怡

业绩跳水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境遇,据体外诊断网统计,62家企业的2023年半年度业绩报告中,超七成IVD企业业绩均出现下滑。其中下滑较为厉害的则以明德生物、安旭生物、东方生物等此类以核酸业务为主的代表性IVD企业,营收暴跌均超90%。

诺唯赞、圣湘生物、之江生物、达安基因等企业更是跌出10亿营收阵营。安旭生物以营业收入同比减少96.55%的成绩,成为2023年上半年跌幅之最,更在年报中坦言“全球对新冠产品需求的大幅度减弱,公司较同期新冠产品的订单下降,经营业绩呈现下降。”

金域医学、九安医疗等新冠核酸检测、抗原试剂等代表性明星企业,业绩纷纷大变脸。被誉为“妖股之王”的九安医疗上半年营收仅为22.83亿元,同比减少90.19%;归母净利润7.86亿元,同比减少94.84%。妖股重回凡间的主要原因,则在于新冠抗原业务大缩水。

大规模地核酸需求下降,带来收入的直观下降,企业们也在承受着退潮的滑坡效应。霆科生物创始人兼董事长叶嘉明透露,从营收表现来看,2023年上半年IVD上市企业营收平均下跌25%左右,净利润平均下跌可能会达到40%左右。

除却国内IVD企业,IVD国际四巨头雅培、赛默飞世尔、丹纳赫、罗氏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上半年诊断业务营收均遭受重创。雅培指出,受到新冠检测下滑影响,其诊断业务仍然大幅下滑。2023年上半年旗下诊断业务营收50.05亿美元,同比-46%。

新冠检测业务的大刹车,也让IVD一级投融资市场降温。从2021年人人争相入局,融资披露金额就高达140亿元。到如今裁员、内卷、倒闭传闻履见诸于各大职场交流平台,今年上半年年融资金额约为20亿元。二级市场上,也有5家IVD企业申请终止IPO审核。

偶发性增长红利消失,也让人们不得不审视IVD行业所处的环境。外有进口产品竞争、集采(生化、免疫、分子)虎视眈眈,内部技术发展较为成熟,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

何以寻找下一城?保证性能降成本、差异化布局与自主创新或是突围之道。

内卷突围关键——创新

“如何在IVD红海中寻找蓝海,一是实现技术和产品创新,二是市场模式创新。”叶嘉明一针见血指出。

纵览半年报中,仍实现增长的企业,离不开创新二字。

从2023年半年报营收总营收同比增长排名以及2023年半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排名来看,诺辉健康均以斐然成绩位列第一。2023H1其实现营业收入8.23亿元,同比增长264.6%;实现归母净利润1.26亿,同比增长292.48%。

在叶嘉明看来,诺辉健康采取的临床诊断+消费医疗,实现高速增长及快速创新,恰恰是市场模式创新的有力说明。

制图:实习生邵心怡

“增长无非就两点——开源、节流。”在9月2日的“西湖对弈”论坛上,诺辉健康董事长兼CEO朱叶青解读营收高速增长、毛利持续优化、营销费用持续降低的逻辑中如是指出。

细化来看,“开源”就是尽可能地将商业路径多元化,诺辉健康的商业化路径叫做“2+X”。其中,“2”是癌症筛查产品最容易触达的渠道:医院渠道、民营体检渠道。前期,正是民营体检渠道支撑了诺辉增长。

“X”则指消费医疗的场景,究其缘由,消费医疗有很多的层级,消费医疗从大家普遍理解的互联网渠道到可能是支付方、用户一起来支撑的战略合作伙伴以及保险公司等其他的支付方的渠道,还有药店渠道,共同支撑着诺辉奔涌向前。而“节流”则是运营与生产层面的降本增效。

正如朱叶青所言,院内人群是有限的,院外人群是无限的。通过“2+X”的商业化路径,诺辉健康用耐心打开了癌症早筛的商业化之门,也让IVD从业者们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嗅到商机的IVD企业们,纷纷在电商自营、OTC连锁业务板块发力,将端口向家庭自测端前移。

除却市场模式创新,技术和产品创新亦是企业们所深耕的一条道路,目前大致可以分为差异化布局与自主创新(开发新的标志物)、打造爆品(精准应用场景+颠覆性技术)、布局新赛道——POCT等路径。

新冠给了企业们营收狂飙的三年,赚了大钱的IVD们,则开始往前沿诊断方向投入研发,在特定技术上实现新的布局。

按检测原理和方法学,体外诊断行业可细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血液诊断、即时检验(POCT)等。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IVD市场规模达到了1226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220亿元。

细分领域中,免疫诊断的心脏标志物检测、炎症因子或将异军突起。博荃资本指出,受益于医疗政策颁布、医疗体系改革、患者人群增长等因素,将有较大增长潜力,其未来在免疫诊断市场中的重要性将逐渐显现。

随着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影响,心血管疾病的检测和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炎症因子市场增长迅速。与抗原和核酸,心标和炎症身价较高,目前还处于集采禁区,或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收入与利润。在这一领域,目前进口产品占据主流市场,万孚、明德、基蛋生物正在发力。

分子诊断市场肿瘤早筛市场大有可为,长坡厚雪的赛道逐渐显现,诺辉健康、泛生子、燃石医学、华大基因、贝瑞基因等企业投身其中,探索增长秘诀。

技术而言,微流控技术或将持续走俏。2010年至今,中国的微流控技术广泛用于生物和化学领域的分析与检测,并在IVD细胞分选、器官芯片等领域实现商业化。其一方面携带方便、试剂和样本消耗少,另一方面又能快速、自动、高通量、低成本地对生物、化学指标进行检测,吸引着资本前往。

尽管从2021年,生物医药的资本寒冬弥漫至今,国内微流控领域却逆势在当年发起融资26起,金额达18.04亿元。大额资金注入下,微流控技术或能早日实现放量。霆科生物、理邦诊断、微点生物等在此耕耘已久。

所有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归根结底是提升检测的精准度、便利性和效率。IVD企业们历经新冠大潮的洗礼,站在新的时间节点,重回价值主线,或能再造下一个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