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聚亿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莘砖公路668号双子楼A栋1003室
联系人:杨浩(销售总监)
电话:021-31078232
手机:18964878976
Q Q: 515616785
Email:cmehexpo@163.com
7月11日,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家制造参展商齐聚上海参加2019届国际临床检验设备及用品展览会。在此次展会上,万众一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三款新品个个引人注目。生物探索有幸采访到万众一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闯博士、以及公司投资人之一新同德大数据基金的创始合伙人、总经理王军。
目前国内外高尖端的测序仪大多是采用荧光的测序方式,这就让测序仪器设备变得庞大且费用高昂。此次,万众一芯另辟蹊径,推出能够提供差异化的快速测序仪,仅需5小时便可完成测序的全部流程。这大幅度节约了测序时间和成本,提高了测序效率。
胡文闯董事长表示,此次带来的产品能够快速测序,断崖式地简化基因测序的复杂度和价格。这让基因检测的门槛大幅降低。如今让百姓对基因测序望而却步的症结还在于检测价格上。万众一芯的愿景是让基因测序能够最终下沉落地到社区医院,甚至诊所药房、户外检测等场景。小型基因测序仪能够快捷方便地为慢性病诊断、心血管疾病监测、传染病筛查、药物指导等提供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当下,在消费升级、大众老龄化等趋势下,大众对健康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精准医疗对百姓的健康起到核心的作用,近些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精准医疗的发展。精准医疗的发展方向十分清晰,就是要让精准医疗普及推广到社区医疗诊所、进行全民各年龄段的全方位覆盖才会真正提升国民生活品质。
近些年医疗器械行业频频颁发新政策,国家政策法规这只看不见的手对基因测序行业有着重大的影响,万众一芯也感受到一波国家政策的利好。比如,在医疗器械注册人的的新政下,极具创新能力的初创公司可以与成熟的大公司或上市公司共同合作,继而达到双赢的效果。在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医疗器械行业产品审批流程正在加快。
但同时胡文闯博士也表示,医疗器械政策与监管和行业动向存在一个时间差。我们的医疗体系也存在一个很大的惯性。对于新产品的问世到底需要多久才能被行业及大众所接受?欢迎行业医疗专家和工作者能够提出宝贵意见,对新兴产品持有开放的态度。
之所以投资万众一芯,新同德大数据基金的创始合伙人、总经理王军解释是因为他看中了万众一芯团队的创新能力与多年的经验积累。此次新品的推出证明他当初的选择并没有错。这些新款产品在保证测序准确性的基础上大幅缩短测序时间、降低产品单价,这可以为更多病人提供优质服务,为医院提高工作效率。他指出:“这个是一场革命性的提升!作为投资人,我们有责任站在普通大众的角度去支持企业发展,推动研究落地应用。”
王军进一步强调,基因测序是精准医疗的起点,如果没有精准检测所谓的精准医疗就是空中楼阁。如何打造精准、便捷、廉价的基因测序是整个行业应该思考的问题。基因测序不应该局限于三甲大型医疗机构,如何将基因测序落地基层人民生活是关键。如何让基因测序产品迅速扩散至千家万户,万众一芯交出了他们答卷。新品测序仪以较低价格和便捷的操作服务于百姓,只需在手机上简单操作即便是没有专业背景的人士也能够使用。这在目前市场上是零的突破!
创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也是中国企业需要具备的品质。但是创新是有风险的,投资创新型企业同样具有风险。王军对此非常乐观,风险的资本就是为创新型专家和产品应运而生的,将创新与资本相结合或能够有如虎添翼的效果。王军表示:“即便有风险还是会对创新型企业投资,因为风险投资与创新永远是紧密结合的。”
基因测序爆发还需解决测序价格难题
全球基因测序产业市场规模在2022年将达到124.5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将达到23.9亿美元。到2020年,中国基因测序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98亿元左右。
基因测序行业市场规模有多大?仅以人体来说,全世界现在有超过70亿人口,但是有基因数据的才不到3000万。目前全球各国政府正主导本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共有13个国家出台人类基因组计划,覆盖全球数百万人口。
中国基因测序行业大致经历了无监管、政府叫停、卫计委监管、全面发展四个阶段,2014年3月,卫计委监管基因测序行业之后,国家政策频频出台,助推行业发展。“十三五”期间,国家多项规划提出支持基因测序行业发展,研发基因测序新技术,将新型基因测序仪纳入重大产品研发重点发展方向等。
尽管有政策利好不断推出,但决定基因测序爆发的关键因素在于测序价格。
100美元关口等待突破
未来对测序的需求还处在起步阶段,其中核心工作之一就是有能让人接受的测序服务价格。将人类全基因组测序价格降至100美元是基因测序行业追逐的共同目标。
其中,基因测序仪资产重、投入大,处于基因检测行业上游位置,也是整个行业门槛最高的一环,降低基因测序价格,基因测序仪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Illumina 2010年推出HiSeqX,将基因组的成本降至1000美元。在推出NovaSeq 6000时,Illumina称这款机器会带领行业走进100美元时代。
可以预测的是,测序仪市场已经在爆发前夜,100美元时代或许已经不远。国内不少基因测序概念股今年年初也一度快速拉升,包括北陆药业(300016.SZ)、贝瑞基因(000710.SZ)、迪安诊断(300244.SZ)、安科生物(300009.SZ)、金域医学(603882.SH)、佐力药业(300181.SZ)、达安基因(002030.SZ)等。
北陆药业是因为公司持有世和基因20%股份,后者为国内基因测序龙头企业之一,其国内首批肺癌靶点全覆盖NGS试剂盒已经获批,有望带动收入高速增长,2018年收入增速超过50%。
在NIPT业务板块的发展上稳扎稳打,技术上依托Illumina的NextSeq CN500测序平台的贝瑞基因,产品可搭载高通量芯片和中通量芯片两种测序芯片。
安科生物上市十年,通过自主创新与外延收购丰富产品线和产业布局,目前已形成基因检测、诊断、靶向药物开发、肿瘤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等精准医疗全产业链布局。
在质谱和基因检测两大平台逐步完善下,迪安诊断的产品竞争力和产品线优势都得到增强,正在全国化布局下进一步延伸渠道网络,中银国际对此给出了买入评级。
金域医学则在2017年新增基因检测项目44项,并先后与全球基因测序巨头Illumina、“NIPT(无创产前检测)之父”卢煜明开展深度合作。随着公司技术的不断成熟和高端个性化检测项目需求的提升,特检类收入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此外,国内不乏基因测序仪相关概念股,也有创业公司切入该领域。因操刀人类首例基因编辑婴儿陷入舆论旋涡的贺建奎,亦曾创立公司发布测序仪。
梳理发现,目前国内从事基因测序服务的公司已超过600家,其中华大基因前高管出走成立的公司就超过30家。这600多家公司里有自己的技术、产品、实验室的公司不超过200家。
生产测序仪需要机械、电子、化学、物理、分子生物学、信息软件等多学科技术结合,高端装备制造业似乎也难以涵盖测序仪的生产工艺范围。除了新能源和空间技术,测序仪的研发生产融合了所有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技术。用于临床需要大规模试验,量产更是需要对供应链的掌控,这并非创业公司所能切入的。
实际上,如此细分领域有数百家公司,致使国内基因测序服务同质化严重,对营销的投入力度远超过研发。部分创业公司发布的测序仪实际上是“贴牌”测序仪,即采购测序仪后稍加改造贴上公司商标;也有不少名字里含有“基因”的公司,业务仍以销售为主。
基因测序谁是王者
目前全球范围内拥有高深度人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平台的代表企业主要是中国的华大智造和美国Illumina,后者为全球测序仪的主导者。
从财务数据看,华大智造和Illumina不在一个量级。2018年上半年,Illumina营收为16.12亿美元,是华大智造同期的40倍左右。但华大智造营收增速更快,三年来收入复合增速超过200%。而Illumina2018年收入较之三年前(2015年,22.20亿美元)只增长了50%,三年来收入复合增速不足20%。
Illumina最新的测序仪NovaSeq 6000发布于2017年,NovaSeq 6000系统最大输出为6000Gb(接近6TB),运行时间为19~40小时,如果要完成6000Gb的输出量NovaSeq 6000运行时间为40小时。这也是当时市场上最为先进的测序仪。
2018年10月,华大智造发布超高通量测序仪MGISEQ-T7。T7单日数据量可达6Tb,仅以日产出6TB数据的速度来看,T7已经超过Illumina的NovaSeq 6000。华大智造称,T7目前已收到来自全球客户共两位数的预定意向。
从研发投入来看,2016~2018年,Illumina研发费用分别为5.04亿美元、5.46亿美元和6.23亿美元。相比之下,华大智造成立至今研发投入总计50亿余元人民币,并不算多。
在测序仪盈利能力方面,尽管华大智造管理层三缄其口,但作为华大基因关联公司,华大智造核心财务数据还是得以暴露。
华大智造2017年收入为5.03亿元,净利润仅为619.22万元。进入2018年后,华大智造盈利能力迅速提高。2018年上半年,华大智造营收为2.76亿元,净利润为4954.17万元,占比达17.95%;同期华大智造全资子公司武汉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营收为5673.44万元,净利润为1079.72万元,占比为19%。截至目前,华大智造测序仪全球装机量超过1100台,范围涵盖16个国家及地区,用户超过300家,累计产出数据超过20PB,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超过300篇。
但值得注意的是,华大智造的关联交易占比非常高,甚至因此遭到深交所问询,其最大的客户是华大基因,两家公司最终实控人可追溯至华大控股。2017年华大基因向华大智造采购额为2.92亿元,为华大智造贡献超六成收入;2018年上半年,华大基因向华大智造采购额为1.37亿元,占华大智造营收比例接近一半;同时期华大基因向武汉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采购额为4285.12万元,占后者营收比例超过七成。